關于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調研報告
《關于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調研報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關于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調研報告(7頁珍藏版)》請在讀根文庫上搜索。
1、關于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調研報告為了解*當前農民工返鄉創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國家統計局*調查總隊于7月上旬對*101名返鄉已創業的農民工開展返鄉創業情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工返鄉創業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創業農民工外出經驗豐富,兼顧家庭是創業主因;二是創業選擇多為傳統產業,突顯“小”“靈”模式;三是創業環境總體可觀,農產品加工或規模種養殖業發展較好。返鄉農民工創業存在政策宣傳力度不夠、創業資金扶持力度不大,銷售渠道和形式匱乏、抗風險能力低,缺乏技術和人才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一、*農民工返鄉創業基本情況(一)創業農民工外出經驗豐富,兼顧家庭是創業主因據對101名返鄉創業農民
2、工的調研,返鄉已創業的農民工呈現以下幾個主要特征:一是創業農民工多為中年階段。45.8%為31歲0;40歲,38.5%為40歲以上,30歲以下僅為15.62%。二是初、高中學歷居多。50.0%文化程度為初中,17.7%為高中,16.7%為大專。三是創業者擁有較豐富的外出閱歷。39.6%外出從業3年5年,32.3%外出11年及以上,12.5%外出從業6年0;10年。四是外出主要從事制造業等傳統行業。37.5%返鄉前從事制造業,11.5%從事批發零售業,10.4%從事住宿餐飲業,10.4%從事建筑業。五是兼顧家庭和追求高收入是創業主要動機。35.4%動機為兼顧家庭,15.6%認為自主創業收入高,1
3、2.5%是不愿為別人打工。(二)創業選擇多為傳統產業,突顯“小”“靈”模式一是創業選擇主要行業仍是農業。50.0%選擇農產品加工或規模種養殖業,13.5%選擇制造業,12.5%選擇批發零售業。北海市銀海區福成鎮余某利用老家農村閑置田地,返鄉搞大棚種植,通過自籌的120萬創業啟動資金,成立了合作社,既能實現自主創業,也能帶動周邊村民提高收入,目前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300多畝。二是工作人員數多為6人以下。41.7%為3人以下,主要為批發零售業;31.3%為3人0;6人,主要為建筑業、農產晶加工或規模種養殖業。三是創業形式較為靈活。45.8%為個人創業,29.2%為合伙創業;創業場地多為租賃,占62
4、.5%,自有場地占29.2%。(三)創業環境總體可觀,農產晶加工或規模種養殖業發展較好一是創業情況總體較好。從次數看不多,63.5%創業1次,25.0%創業2次,需創業3次以上只有6.3%;從創業至今時長看較長,31.3%為4年以上,1年0;2年和2年0;3年分別為27.1%和18.8%。二是目前經營情況中等偏上。37.5%認為“良好”,主要為農產品加工或規模種養殖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49.0%認為“一般”;13.5%認為“不佳”。三是未來發展穩中求進。51.0%保持不變,主要為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46.9%擴大規模,主要為農產品加工或規模種養殖業;2.1%縮減規模。二、存在問題(
5、一)優惠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據調查,在“當地政府有無鼓勵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優惠或扶持政策”的問題上,60.4%的受訪者選擇了不清楚”或無”的選項,并在“政府給予的創業優惠或扶持政策選擇了其他”。據了解,受訪者北海市合浦縣石灣鎮七里村的夏先生表示自己在村委工作,對創業扶持政策和優惠政策比較關注,但未發現能為自己創業提供幫助的政策?,F有政策在產業規模、場地要求方面存在限制較多,或者傾向于幫扶大規模種植業,如宜豆種植規模要求達到100畝才可以享受政策;或對場地環境方面限制,養豬場建立需要距離村居2公里0;3公里。欽州市欽北區青塘鎮紅村利先生反映,和小舅子合伙投資60多萬元開辦木片廠,購買1臺叉車、1臺鏟車
- 配套說明: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關于 農民工 返鄉 創業 情況 調研 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