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PPT(27頁珍藏版)》請在讀根文庫上搜索。
1、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 the Lantern Festival),春燈節,是 中國漢族民俗傳統節日。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而十五日又是一年 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古人稱其為“宵”, 所 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 個重要節日。 元宵節的由來 說法一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 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 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 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 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過元宵節的 風俗 有著 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節的由來
2、元宵節早在 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存在了。但是元 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 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 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 都掛燈。之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演變成了民間盛 大的節日。 漢文帝時,正式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 宵節。 元宵節的由來 說法二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 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 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 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所以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由來 說法三 漢文帝紀念平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 而設。 漢高祖 劉
3、邦死后,呂后之子劉盈登 基為 漢惠帝 ?;莸凵耘橙?,優柔寡斷, 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后呂 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 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 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后病死后,諸 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 在上將軍 呂祿 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 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元宵節的由來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 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 隨后與開國老臣 周勃 , 陳平 取得聯系, 設計解除了呂祿,“ 諸呂之亂 ”終于被 徹底 平定 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 子 劉恒 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 太平 盛世 來之不易,便把平息
4、“諸呂之亂” 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 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 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 民間節日 “ 鬧元宵 ”。 元宵節的由來 說法四 又說元宵節起源于“ 火把節 ”,漢代民眾在鄉間 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 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 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 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 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 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 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的發展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 長、擴展
5、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 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 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元宵節與 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 觀。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 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演變至今,由于社會競爭激烈,元宵節已經沒有專門 的假期了。 元宵節的習俗 賞花燈 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 后,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 燈觀燈為一大盛事。 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起源于上古時代。 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 清角 的大型歌舞中, 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后又編排了 六條蛟龍互相穿
6、插的舞蹈場面。中華民族崇尚龍,把 龍作為吉祥的象征?,F在,龍舞流行于中國很多地區。 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 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 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 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 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 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為“元 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 “元寶”。中國人吃元宵, 有團圓美滿之意。 通俗的說,元宵就是湯圓, 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 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 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 有葷有素,風味各異。烹制 方法多樣,可以湯煮、油炸、 蒸食
7、。 為什么元宵又稱做湯圓 傳說,竊國大盜 袁世凱 篡奪了 辛亥革 命 成果后,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 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 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 “元 宵?!庇X得“元宵”兩字諧音 “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 到自己的命運,于是在 1913年元宵節前, 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 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并沒 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 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元宵節的習俗 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 , 是元宵節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 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于春 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 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游戲。 燈謎懸之
8、于燈,供人猜玩。 燈謎既能啟迪智慧又有樂趣, 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人民的歡迎。 圓圓臉兒像蘋果,又 酸又甜營養多,既能做菜 吃,又可當水果。 西紅柿 跑旱船 陸游 大聲疾呼 吶喊 小白很象他哥哥 (猜一成語 ) 謎底:真相 (像 )大白 電梯里放屁 (歌手名 ) 謎底:莫文蔚 莫聞味 怎樣使麻雀安靜下來 ? 回答:壓它一下。 原因:鴉雀無聲 (壓雀無聲 )。 橡皮、老虎皮、獅子皮哪一個最不好 ? 回答:橡皮。 原因:橡皮擦 (橡皮差 )。 鉛筆姓什么 ? 回答:蕭。原因:削 (蕭 )鉛筆。 布和紙怕什么 ? 回答:布怕一萬,紙怕萬一。 原因:不 (布 )怕一萬,只 (紙 )怕萬一。 鐵公雞(打一
9、成語) 愛好旅游(打一成語) 盲人摸象(打一成語) 蜜餞黃連(打一成語) 逆水劃船(打一成語) 翹翹板(打一成語)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語) 四通八達(打一成語) 一塊變九塊(打一成語) 零存整?。ù蛞怀烧Z) 舉重比賽(打一成語) 農產品(打一成語) 早不說晚不說(打一字) 上下一體(打一字) 熙熙攘攘(打一字) 內里有人(打一字) 兩點天上來(打一字) 池塘亮底(打一字) 武(打一字) 書簽(打一字) 四個晚上(打一字) 入門無犬吠(打一字) 半耕半讀(打一字) 豐收(打一字) 彈丸之地(打一字) 抽水泵(打一字) 頂破天(打一字) 一把刀,順水漂,有眼睛,沒眉毛。(打一動物名) 像魚不是魚,
10、終生住海里。遠看是噴泉,近看像島嶼(打一動 物名) 小時像豆號,在水中玩耍。長大跳得高,是捉蟲冠軍(打一動 物名) 為你打我,為我打你。打到你皮開,打得我出血(打一動物 名) 似鳥又非鳥,有翅身無毛,一臉丑模樣,專愛夜遨游 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動物名) 身小力不小,團結又勤勞。有時搬糧食,有時挖地道(打一動 物名) 半個西瓜樣,口朝上面擱。上頭不怕水,下頭不怕火(打一日常 用品) 中間是火山,四邊是大海。海里寶貝多,快快撈上來(打一日常 用品) 紅娘子,上高樓,心里疼,眼淚流(打一日常用品名) 猛將百余人,無事不出城。出城就放火,引火自燒身 遠看兩個零,近看兩個零。有人用了行不
11、得,有人不用不得行 (打一日常用品) 有面無口,有腳無手。聽人講話,陪人吃酒 帶著平頂帽,身穿圓筒襖,雖然一只眼,暗中逞英豪 前面來只船,舵手在上邊,來時下小雨,走后路已干(打一日常用 小小東西,放在腋底。有病沒病,看它肚皮(打一日常用品) 一只雀,飛上桌,捏尾巴,跳下河(打日常用品) 湯匙 金鉤吊銀圈,姐妹隔座山。若要來相會,需到天色晚(打一日常用 薄薄一張口,能啃硬骨頭。吃肉不喝湯,吃瓜不嚼豆(打一日常用 外面冷冰冰,里面熱心腸,一夜到天亮,肚里還不涼(打一日常用 有硬有軟,有長有寬。白天空閑,夜晚上班(打一日常用品) 有風吹不動,它動就生風,若要不動它,待到起秋風(打一日常用 少數民族的元宵節習俗 偷菜節 流行于貴州省 黃平 一帶苗族的 偷菜節 也是在每年農歷 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 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 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偷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 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偷的人家并不責怪。 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說誰吃得最多, 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 多。 巴烏節 彝族的傳統節日 巴烏節 在農歷正月十五?!鞍蜑酢币?為“打獵歸來”。見于 云南鶴慶 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區。 時此節原本是歡慶狩獵歸來的習俗活動,無固定節日。